關鍵字:華為
針對上述美國國會報告,中國官方媒體《中國日報》陸續刊登了“華為、中興反擊存有偏見的美國市場報告”、“美國無根據指控背后的貿易保護主義”,以及“中國強烈反對美國的電信業者報告”等報導,并引述中國商業部官員的說法,指美國的報告是充滿了“不真實證據”的“主觀臆測”。
中國的強烈抗議并不令人意外,畢竟,華為是中國的驕傲。
這家總部位于深圳的電信設備制造商由企業家任正非在1987年創立,起初是為一家香港商代理銷售PBX交換器。不同于其它行動笨拙的中國國營企業,華為一直保持靈活與積極,且一直頑強地追求自己的全球市場擴張策略,在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瑞典、印度、俄羅斯與土耳其等地都擁有策略伙伴與研發中心。
筆者仍記得在2000年初前往斯德哥爾摩參訪瑞典投資促進署(the Invest in Sweden Agency),聽到瑞典政府官員提及他們是如何期待華為的到訪。在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華為這家公司,于是不恥下問:“這家公司名字要怎么拼?”對方瞄了我一眼,不敢相信我不知道這家新興中國電信設備商,但我真的不知道…(華為后來在斯德哥爾摩成立研發中心)。
從那時候起,我看著華為以驚人速度成長,甚至拿下了全球電信設備市場兩成的占有率;華為的成功被認為是中國的“灰姑娘”故事,而我也同意這種說法。但對于華為,令人好奇的是這么一家全球性的電信設備大廠,一直都是私人企業。
眾所周知,華為的創辦人任正非曾是中國解放軍軍官,而且有人認為這就是個充分的理由,可懷疑華為與中國軍方有關系,甚至能為華為幕后的真正掌權者打個大問號;但該公司聲稱,他們是一家員工持股的公司。
有個在北京某半導體公司任職的朋友告訴我:“華為不能公開上市的原因,是因為該公司的財務一團混亂。”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說法,不過也隱約看出華為這家公司缺乏透明度。
而既然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(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)的華為與中興報告內大多數證據,都被列為機密,也很難苛責中國媒體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指責。不過,美國一直保持謹慎態度并非不合理,畢竟在擔憂網絡戰爭(cyber warfare)發動的前提下,你是否該一意孤行地與一家沒在紐約或倫敦股 票市場上市的公司做生意?
相較之下,你難道不是寧可選擇與一家上市公司合作、特別是有關下一代網絡布建的電信設備大訂單?據了解,華為已經聘請了一位伶俐的美國發言人來捍衛名聲,但筆者認為,若該公司能選擇公開上市,將可更有效地解決其透明度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