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字:智能交通
讓所有車輛靜、動態信息,都可在信息網絡平臺上進行存取和有效利用的車聯網,將是智能交通應用能否成功的關鍵。
目前的ITS等智能交通解決方案,大多是以靜態或固定的道路關聯硬件為主,發展已經相當成熟,如路邊偵測設備(Road Side Unit--RSU/Beacon)、路邊監控、電子信息發布牌、RFID Reader、壓感線圈等,智能導航、智能停車等應用,也已經有不少成熟的案例可供參考。
但涉及到車輛與車輛之間的訊息交換,就變得相當復雜。一方面是因為行駛于道路的車輛數量相當龐大(如都會區),如果不間斷的發送訊號,所產生的信息總量遠大于傳統電信服務量,而且汽車往往會以高速行進,任何車輛信息要做到實時聚集、處理、發布到自動執行的智能化過程,對信息處理系統而言,無疑都是一大挑戰。
因此,為了能讓所有車輛靜、動態信息,都可在信息網絡平臺上進行存取和有效利用,許多感測技術如將電子卷標裝載在車輛上,并透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,如RFID技術、GPS技術、移動通信技術、無線網絡等,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,依照不同需求,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,形成一個車與車(V2V)、車與路(V2R)及車與人(V2H)互連互通的“車聯網”,便成為智能交通應用能否成功的關鍵。
中國智能交通官方戰略已出爐
目前各國政府包括巴西、印度、日本及美國等,都已經或即將強制所有車輛安裝各種可用來辨別汽車身分的技術,包括GPS、RFID、安全ID芯片等,顯示車聯網已經成為未來非常重要的趨勢。
中國目前也已大舉投入車聯網的建置規劃,由于機動車數量龐大,根據資料,截至2012年6月底,中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2.33億輛,與2011年底相比,增加826萬輛,增長3.67%。其中汽車1.14億輛,摩托車1.03億輛。全國機動車駕駛人達2.47億人,其中汽車駕駛人1.86億人,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。
由于車聯網的技術發展相當成熟,想要實現的關鍵因素,主要是靠汽車生產商和政府、城市規劃者以及基礎設施專家相互配合,共同創造適當的應用環境;同時也需要信息化技術支持建立城市虛擬信息基礎設施。以中國的汽車市場規模,加上政府排除障礙的速度,遠較歐美等國家來得更有效率,未來對于車聯網的影響,可望占有相當程度的市場地位。
目前中國的智能交通與車聯網產業,才剛剛進入導入期:主要是透過物聯網技術,加載車載信息終端,高速公路、城市交通的感知設備應用,才開始普及;一些基本的車載信息服務如導航、定位、娛樂等功能,也才剛開始應用。但由于車聯網項目已被列為中國國家重大專項中的重要專案,中國第一部官方戰略“交通運輸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(2012-2020年)”已經發布。
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洪曉楓透露,政策推出后,希望能在公路電子收費、交通信息服務、交通運行監管、集裝箱運輸、公車輛、營運車輛及船舶動態監管等領域,實現規模應用和產業化,爭取2020年相關產值過人民幣千億元。
中國智能交通市場持續成長
雖然中國目前也正遭遇經濟發展遲緩的問題,但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投資腳步,卻始終不斷,根據中國交通技術網的統計,2011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8個領域(交通指揮類系統與設備、電子員警系統與設備、交通視頻監控系統與設備、卡口系統與設備、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與設備、智能公交系統與設備、交通信息采集發布系統與設備、GPS與警用系統與設備)總規模達到131.4億元,同比增長31.1%,年增長率創歷史新高。
今年上半年,中國智能交通市場總投資增速有下滑的跡象,但仍有接近20%的成長,顯示智能交通已成為中國各地智能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更為車聯網的未來,奠定良好的基礎。